来源公众号: 生命教育观察
你在寒暑假可以通过以下多种方式开展生物实践活动:

观察类实践活动
1. 校园植物观察
– 活动内容:如果学校允许进入,在寒暑假选择不同时间段前往校园,观察校园内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枝干的形态、叶片的形状、颜色、纹理,以及花和果实(如果有)的特点等。可以用相机或画板记录下它们不同时期的样子,同时参考生物图鉴等资料,识别这些植物的种类,制作校园植物名录,并对每种植物标注其所属科目、习性以及在校园内所处的大致位置等信息。
– 示例:观察校园里的桂花树,记录它四季的变化,在冬季可能叶子依旧是深绿色且比较厚实,到了春季会萌发出新的嫩叶,颜色更浅一些;在秋季开花时,仔细观察花朵的颜色(一般为黄色或白色)、形状(聚伞花序)以及散发出的独特香气,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桂花树属于木犀科,喜好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等特点。
2. 动物行为观察
– 活动内容:在居住小区、公园等场所观察常见的动物,比如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的行为。可以观察鸟类的觅食、筑巢、求偶等行为,记录它们出现的时间、地点以及行为表现;对于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规律,如蝴蝶在晴天时的飞舞、停歇地点以及吸食花蜜的过程等。准备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分析这些行为对它们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 示例:观察小区里的麻雀,发现它们常在清晨和傍晚时分更为活跃,聚集在草地、树枝上寻找食物,主要以草籽、昆虫等为食。麻雀在筑巢时,会叼来树枝、干草等材料,在屋檐下、树杈间搭建巢穴,这种行为是为了给繁殖后代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保障幼鸟的成长。
种植类实践活动
1. 家庭蔬菜种植
– 活动内容:利用家里的阳台、窗台或小院等空间,准备一些花盆、种植土和蔬菜种子(如青菜、西红柿、辣椒等常见蔬菜种子)进行种植。按照种子包装上的种植说明,进行播种、浇水、施肥、晒太阳等日常养护工作,记录蔬菜从播种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包括不同阶段的生长时间、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变化等数据,还可以用照片和绘画的形式记录蔬菜的生长形态变化。
– 示例:种植小青菜时,先将种子均匀撒在湿润的土壤表面,轻轻覆盖一层薄土,放置在有阳光但避免暴晒的地方,保持土壤湿润。大概3 – 5天就能看到种子发芽,刚发芽时是嫩黄色的两片子叶,之后会长出真叶,随着时间推移,叶片不断增多、植株逐渐长高,大约20 – 30天就可以采摘食用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体会植物生长发育的神奇之处,同时也能直观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2. 花卉种植
– 活动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品种,如月季、多肉植物、绿萝等进行种植。了解所选花卉的生长习性,比如对光照、温度、水分的要求等,为其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在种植过程中,学习花卉的繁殖方式,像月季可以通过扦插繁殖,尝试进行扦插操作并记录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生长速度等,观察花卉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变化,总结养护经验。
– 示例:种植多肉植物,由于其大多喜好阳光充足、干燥通风的环境,浇水要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等土壤干透了再浇水,浇则浇透。在春季和秋季,多肉生长较快,叶片会变得更加饱满,颜色也更鲜艳;而在夏季高温时,部分多肉会进入休眠期,此时要减少浇水频率、避免暴晒,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多肉植物的这些生长特性,更好地养护它们。
调查类实践活动
1. 社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 活动内容:以自己居住的社区为范围,通过实地走访、拍照、记录等方式,调查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可以通过观察一些特殊的现象如发霉等间接了解微生物存在情况)等,制作生物多样性清单。同时,可以向社区居民发放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社区生物的认知情况以及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看法,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提出保护社区生物多样性的建议,比如增加绿化面积、设置鸟类栖息地等。
– 示例:在社区里调查发现有多种树木如樟树、银杏树,还有各种花卉如杜鹃、海棠等植物;动物方面有流浪猫、狗,还有常见的鸟类如喜鹊、啄木鸟等。通过调查问卷得知,部分居民能识别一些常见的植物,但对动物的种类了解较少,很多居民表示支持通过种植更多本地植物等方式来增加社区生物多样性,基于这些情况撰写报告并给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建议。
2. 河流生态环境调查
– 活动内容:如果附近有河流,在寒暑假对河流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观察河水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物理特征,检测河水的酸碱度、溶解氧等化学指标(可以借助简易的检测试剂盒),调查河流中存在的水生生物种类,如鱼类、虾类、水生植物等,并分析它们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对比不同年份或不同季节河流生态环境的变化,查找可能影响河流生态的因素,如周边工厂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流入、河岸植被破坏等情况,进而提出改善河流生态环境的方案。
– 示例:在对某条河流的调查中,发现河水颜色较浑浊,有异味,检测出酸碱度偏酸性,溶解氧含量较低。观察到河中鱼类数量比以前明显减少,水生植物也生长得不太好。经过排查,发现河流上游有工厂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同时河岸部分区域的植被被开垦种菜,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工厂污水排放的监管,组织居民恢复河岸植被等,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制作类实践活动
1. 生物标本制作
– 活动内容:学习制作植物标本或昆虫标本等。对于植物标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叶片、花朵等,通过压制、干燥、固定等步骤制作成腊叶标本;对于昆虫标本,先捕捉一些常见的昆虫(要确保昆虫不是国家保护物种),如蝴蝶、蜻蜓等,用毒瓶将其杀死后,进行展翅、整姿等处理,再用大头针固定在标本盒内,制作成昆虫标本。在制作过程中,了解不同生物的结构特点,同时标注好标本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
– 示例:制作腊叶标本时,先把采集来的植物叶片或花朵整理好,夹在多层报纸中间,再用厚重的书本或夹板压制,定期更换报纸,让植物逐渐干燥脱水,待完全干燥后,用胶水或针线固定在硬纸板上,贴上标签,注明植物的学名、采集地点是小区花园以及采集时间等,这样一个简单的植物标本就制作完成了。
2. 生物模型制作
– 活动内容:根据初中生物所学的知识,制作细胞模型、人体器官模型、生态系统模型等。例如制作细胞模型,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如橡皮泥、废旧的彩色泡沫、塑料小球等,分别代表细胞的不同结构,如用红色橡皮泥捏成细胞核,绿色泡沫做成叶绿体,按照细胞的实际结构布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直观的细胞模型,通过制作模型深入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形态和功能关系。
– 示例:制作人体心脏模型时,可以用红色的黏土捏出心脏的外形,再用白色的吸管模拟血管,将其连接在心脏相应的位置上,标注出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下腔静脉等主要血管名称以及心房、心室等结构,在制作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路径。
初中生在开展这些生物实践活动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野外观察、采集等过程中,最好有家长或老师陪同,并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比如不随意破坏野生植物、不捕捉国家保护动物等。同时,要认真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实践中学习生物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来源网址:寒假生物学实践活动可以做什么?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