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幕后的小白 来源公众号:PCR技术学习
近期分享了一个给研发人员培训的数字PCR的PPT,很多小伙伴找我要资料,研发技术人员和医院人员居多,但是其中竟然有多位高中生物老师。这才了解到了一个情况,现在的高中生竟然需要学习10种以上的PCR技术了。(尤其是浙江,江苏和广东!)得到这个消息,是有些吃惊的,毕竟幕后的小白直到博士期间才开始学习PCR!
看来前几天的感受:学习PCR的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了!不仅仅是感受了,更是未来的趋势。
本科生不仅仅掌握基础的PCR知识那么简单了。
来学习下高中生需要掌握的PCR吧!说不定过几年,小编就被高中生拍死在了沙滩上了。
来源于BiliBili的高中生物老师Raynee的培训课:
作为PCR从业者和学习者,我们不需要像高中生一样,大概理解下就好!
(下列解释不是考试答案哦,免得被误导)
1. RT-PCR,其实就是逆转录( Reverse T ranscription – PCR )
RT-PCR中首先经反转录酶将一条单链RNA逆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扩增合成目的片段。这里容易和Real-Time PCR弄混,首字母太像了!特别注意下。就是检测RNA的PCR技术!
2. 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
这里就比较简单了,就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可以进行定量检测的PCR技术(嗯,现在更多用于临床检测了!就是测新冠的技术。)
3. 反向PCR:(Inverse PCR, IPCR)是用反向的互补引物来扩增两引物以外的DNA片段,对某个已知DNA片段两侧的未知序列进行扩增。
这个概念会带来很大的疑问,PCR还能检测未知序列?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技术其实是一种文库构建技术,后续的检测还是要依赖于测序的。
反向PCR设计之初是为了用于确定邻近未知区域的序列,多用于研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致癌性染色体重排,如基因融合、易位和转座,以及病毒基因整合,现在也常用于定点突变,复制一个具有预期突变的质粒。

使用反向PCR来扩增和鉴定临近未知区域序列(来源网络)
4. 融合PCR: (Fusion PCR 也称重叠延伸PCR),其原理是利用具有重叠序列的引物进行多次 PCR 反应,最终将不同的 DNA 片段融合在一起。是一种构建载体的PCR技术方式,和重叠PCR(Overlap PCR)类似,哈哈哈,又多一种PCR。
图:简单看看就行了,别纠结!用到了再仔细研究,记住做同源重组的就OK了!
5. 大引物PCR:(比较好玩,其实就是第一轮的产物作为了第二轮的引物),一种定点突变载体构建技术。哎,我都是用现成的试剂盒!
大引物PCR需要用到三条引物进行两轮PCR,这三条引物分别是突变上游引物、常规上游引物和常规下游引物。图示,第一轮PCR利用突变上游引物和常规下游引物进行扩增,得到不完整的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先搞出来一段);第二轮PCR利用第一轮扩增产物中的一条DNA链作为下游大引物,它与常规上游引物一起扩增得到完整的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再补充完整)!
6. 双温PCR:个有点尬,其实就是退火延申二合一的扩增程序,现在大多数都是这么搞的!(比较快!)
7. 热启动PCR: 虽然PCR在常规温度下几乎无法扩增,但是也只是几乎,其实生化反应一直在动态平衡中进行着;常规的酶在低温下也是会发生反应的(虽然效率低一些)。为了解决因这个低效的非特异性扩增,对DNA聚合酶修饰下,比如抗体或化学,只有高温加热后,才能启动酶的活性,这就是热启动PCR。可以解决酶的非特异性,其实就是热启动酶!
8. 多重PCR:一管大于等于两个靶标同时检测,嗯!就是这样。
9. 递减PCR:Touch Down PCR,也是一种减少非特异性的PCR程序。解决引物特异性和扩增效率冲突的技术方案。常规而言,温度越高,特异性越高,扩增效率降低;温度越低,特异性越差,扩增效率升高。这是就可以采用前面一些循环温度高一些,后面一些循环温度降下来的方法!
10. 随机PCR:嗯,随机引物建库的!测序的都知道。当然,还有亲子鉴定哦(DNA指纹图谱)
今天的PCR有点乱,所有的PCR都是解决一种问题的,并不是不可变的,以问题出发,可以多种变化!这样的PCR才是研发人该做的。
如果要以名称来学,太多太多了:(现在的研究生有点懒,PCR实验都外包了)新技术参考:STEM-PCR,get-dPCR,tp-PCR,im-PCR,im-dPCR,这些个PCR的新技术,都是啥?
来源网址:惊到了!高中生要学习10种以上PCR技术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