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社区 · 2025年5月6日 0

表观遗传与孟德尔定律的本质差异‌在哪里?如何理解表观遗传是一种可遗传变异?

 

图片

问题的提出:表观遗传学通过非序列依赖的调控机制影响基因表达,其遗传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环境敏感性,‌分离比往往不遵循孟德尔定律的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明确指出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而表观遗传中遗传物质的序列并没有改变,按照遗传性状的表现,也应该是可遗传变异。表观遗传与孟德尔定律的本质差异‌在哪里?如何理解表观遗传是一种可遗传变异?

试题: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植株A、B的Lcyc基因完全相同,但植株A为两侧对称花,植株B为辐射对称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不表达(因为该基因被高度甲基化)。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科学家将这两个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的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

A.生物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生存的环境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DNA构象改变,影响了基因的转录、翻译导致性状改变

C.植株A、B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对基因的表达影响越大,导致F2中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相似

解析:植株A和B的Lcyc基因序列相同,但因甲基化导致表型差异(植株B的Lcyc基因不表达),说明即使基因序列和环境相同(均为开花条件),表型也可能不同。这体现了表观遗传的作用,A正确;题干明确说明甲基化通过改变DNA构象、稳定性等影响基因表达,影响了基因的转录、翻译导致性状改变,B正确;孟德尔分离定律适用于等位基因的独立分离,而植株A和B的差异源于表观修饰(甲基化),并非基因序列差异。表观修饰的遗传可能不完全遵循孟德尔规律,且F2的性状分离比(大部分像A,少部分像B)不符合典型的3:1比例,C错误;甲基化程度越高,基因表达抑制越显著。F2中少部分植株因继承高度甲基化的Lcyc基因(类似植株B),导致表型与B相似,D正确。故答案为C。

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具体来说,植株A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表达,而植株B的Lcyc基因由于被高度甲基化而不表达‌。DNA甲基化不仅影响基因的表达,还会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修饰是可遗传的,能够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通过实验发现,植株A与植株B杂交得到的F1代花与植株A相似,F1自交产生的F2代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相似,但有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相似。这表明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在F2代中存在变异,导致部分植株表现出与植株B相似的性状‌。

表观遗传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途径调控基因表达,‌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仅影响基因的活性状态。例如,‌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导致基因沉默;‌组蛋白乙酰化‌促进染色质松散,增强基因表达。‌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基因本身的传递,即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的分离及重组现象,要求表型与基因型直接关联且遵循特定的分离比例,如3:1。

‌表观遗传中,基因本身(未甲基化形式)的传递可能遵循孟德尔定律,但‌修饰状态的遗传偏离经典比例‌。例如,甲基化基因的分离可能随机丢失或部分保留,导致表型比例不符。例如,柳穿鱼F2代中,Lcyc基因甲基化的植株(类似植株B)比例并非1/4,偏离孟德尔分离比。除非在产生精子和卵细胞时已知甲基化的比例,如产生的精子发生了甲基化,卵细胞没有发生甲基化,从而推算出子代的表型比例。

总之,孟德尔定律基于基因序列的传递,而表观遗传的核心是基因表达的调控,与DNA序列无关。

我们通常认为,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根本区别在于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这种说法并非封闭和排他的,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变化同样可以成为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表观遗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内容帮助理解。在某些情况下,其结果可能引发新基因的产生。例如,当表观遗传改变了特定基因的表达模式时,这些基因可能具有纠错功能,从而影响其他基因的序列变化。转座子(跳跃基因)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片段,其活跃性通常受表观遗传机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严格调控。当表观遗传抑制机制减弱(如DNA去甲基化或染色质重塑),转座子可能被激活并跳跃至基因组新位点。

转座子插入新位置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如插入失活或功能获得;‌染色体结构变异‌,如重复、缺失或倒位;‌新调控元件的产生‌,如启动子或增强子,这些变化直接增加基因序列的多样性。此外,表观遗传对转座子活性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基因序列的多样性。

表观遗传通过动态调控转座子活性,间接诱导基因序列的插入、重组或结构变异,成为基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途径。这一机制既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又在特定条件下推动遗传创新和物种进化。

相关阅读:拓展|一种表观遗传的基因调控系统——基因组印记的发现过程、机理和生物学意义

相关阅读:拓展 | 蜜蜂在表观遗传学中的机理主要体现在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和组蛋白乙酰化等方面

相关阅读:江苏高考真题|染色质重塑和表观遗传学关系;染色质重塑调控机制

来源网址:释疑 | 表观遗传与孟德尔定律的本质差异‌在哪里?如何理解表观遗传是一种可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