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东雅生物工作室 作者:小乜老师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被抗原刺激后处于增殖期的B淋巴细胞,而非浆细胞。
1. 细胞选择的理论依据
(1)B淋巴细胞的分化阶段:
免疫动物(如小鼠)后,B淋巴细胞会经历从成熟B细胞→活化B细胞→浆细胞的分化过程。其中,活化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处于增殖阶段(免疫后约3天),此时既能产生特定抗体,又保留一定的增殖能力,是融合的理想对象 。
(2)浆细胞虽能分泌大量抗体,但已终末分化,失去增殖能力,无法与骨髓瘤细胞形成稳定杂交瘤 。
2. 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
(1)免疫与细胞提取:
抗原注射后,脾脏中会富集大量活化的B淋巴细胞(尚未完全分化为浆细胞)。这些细胞表面带有抗原特异性受体,能识别并分泌对应抗体 。
(2)融合前的筛选:
通过抗原固定化技术“钓取”B淋巴细胞,而浆细胞因失去表面受体无法被筛选保留。
3. 融合效率的实践验证
(1)浆细胞的局限性:
若直接使用浆细胞,其分裂能力极弱,即使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也无法长期增殖并稳定分泌抗体 。
(2)活化B细胞的优势:
处于增殖期的B细胞(活化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能形成既分泌抗体又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并通过筛选(如HAT培养基)保留目标克隆。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