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bioinfotec 作者:bioinfotec
核糖体是一种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的“分子机器”,它的主要功能是执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称为翻译。在这个过程中,核糖体会根据信使RNA(m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将氨基酸按照正确的顺序拼接成蛋白质。
核糖体属于细胞器的一种,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能找到,是细胞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所有细胞都需要合成蛋白质来维持生命活动。
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会与mRNA结合并“读取”其上携带的碱基序列信息。随后,转运RNA(tRNA)携带特定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接收位点”(A位点),并依照mRNA上的指令,将氨基酸一个个连接起来,形成不断延长的多肽链,也就是蛋白质的前体。
简而言之,核糖体就像细胞内部的“蛋白质工厂”,通过识别mRNA指令、接收tRNA传送的氨基酸,并一步步拼接生成功能蛋白。
组成
核糖体是一种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由核糖体RNA和蛋白质组成。
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核糖体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不同生物之间,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高度相似。
核糖体由两个不同大小的亚基组成: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每个亚基都由rRNA 和核糖体蛋白质共同组成。在原核生物中,核糖体由 三种 rRNA 分子和多个蛋白质构成;而在真核生物中,则包含 四种 rRNA 分子。其中,rRNA 是核糖体结构的骨架和功能核心,而蛋白质的作用是填补结构空隙、增强稳定性以及辅助蛋白质合成过程的进行。
在所有生命体中,核糖体大致分为两类:
- 原核生物(细菌、古菌)的核糖体较小,称为 70S,由 30S(小亚基)+ 50S(大亚基)组成。
-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则拥有更大的 80S 核糖体,由 40S + 60S组成。
这里的“S”指的是斯维德贝格(svedberg)单位,用于表示分子在离心时沉降的速度。两个亚基的S值加起来不等于总值(比如 30S+50S≠70S),因为这个单位不仅跟质量有关,还受到形状等因素影响。

在真核生物中,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其中,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可以是游离状态,也可以附着在内质网上,这种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被称为粗面内质网。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在结构上更接近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这一现象也支持了内共生理论。
从数量上来看,细菌如大肠杆菌的每个细胞内大约含有 15,000 个核糖体,占据了其干重的近四分之一;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核糖体数量甚至可以达到 1000 万个。
结构
原核核糖体的 直径大约为 18 纳米,由约 65% 的 rRNA 和 35% 的蛋白质构成。1960 年代后期,Masayasu Nomura 等人首次成功将核糖体的 RNA 与蛋白质组分分离,并在体外重构出功能完整的亚基,这项实验表明,核糖体可以自发组装,形成接近天然状态的结构。
随着 X 射线晶体学的发展,科学家Thomas Steitz、Ada Yonath、Venki Ramakrishnan、Harry Noller 等揭示了核糖体亚基的高分辨率结构。特别是在原核大亚基(50S)中,5S 和 23S rRNA 形成了结构核心,而蛋白质则像“装饰品”一样主要位于表面,催化位点周围18 Å 范围内几乎没有蛋白质,这意味着核糖体本质上是一个 核酶—— 即以 RNA 而非蛋白质执行催化功能。
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分子量约为 270 万道尔顿,结构复杂,两亚基拼合后形成一个“裂缝”,mRNA在翻译过程中会穿过这一通道。原核核糖体包含 57 个蛋白质,分子量从 6,000 到 75,000 道尔顿不等。多数蛋白为球状结构,分布在核糖体表面,但也有一些蛋白质具有“蛇形”延伸结构,深入 rRNA 区域,用于稳定整体结构。
核糖体的结构(左边是原核生物(细菌),右边是真核生物(酵母)的)
蛋白质的合成
起始
蛋白质合成的第一步叫做“起始”。在这个阶段,小亚基核糖体首先与mRNA结合,并通过一段特殊的序列(在原核生物中叫做Shine-Dalgarno序列)将mRNA正确定位。随后,一个带有第一个氨基酸的起始tRNA被引导进入核糖体,与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配对。在多个起始因子的帮助下,大亚基也会加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翻译起始复合物,为后续的蛋白质合成做好准备。

延伸
起始完成后,核糖体就进入“延伸”阶段。它会沿着mRNA一段一段地移动,每次读取一个密码子,并招募对应的tRNA带来一个新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会依次通过肽键连接起来,形成一条不断增长的多肽链。在这个过程中,核糖体内部会同时容纳三个tRNA,分别位于A位点(进入)、P位点(延长)和E位点(退出)。伴随着每次氨基酸的添加,核糖体会在翻译因子(如EF-Tu、EF-G)的协助下“推进一步”,使得合成过程高效且精准。

终止
当核糖体遇到mRNA上的停止密码子时,合成过程进入“终止”阶段。此时没有对应的tRNA与之配对,而是由一种特殊的释放因子识别这个信号并进入核糖体。释放因子会促使已经完成的多肽链从tRNA上解离出来,并被释放到细胞质中,同时整个翻译复合体也会解体。至此,一条蛋白质分子就合成完成,核糖体也可以继续进入下一轮合成。

来源网址:核糖体的组成、结构及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