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社区 · 2025年8月5日 0

先有DNA,还是先有RNA?

 

关于生命最初的模样,科学家们始终在追问一个根本的问题:在生命诞生之初,是DNA先出现,还是RNA?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现代生物学已经逐渐倾向一个明确的答案:先有RNA。

科学家认为,在远古的生命起源阶段,RNA比DNA更有可能率先登场。

原因之一是从化学路径来看,RNA的合成更早。在所有已知生命体中,合成DNA的原料——脱氧核苷酸,都是由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加工来的。

这个加工过程叫核糖核苷酸还原反应,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专门酶的过程:

核糖核苷酸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转换为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转换为脱氧核苷酸

既然DNA必须在RNA的基础上才能合成,那么RNA出现得更早,也就顺理成章。

不仅原料来自RNA,就连复制DNA时也要依赖RNA。

DNA聚合酶无法从零开始合成一条新链,它必须先由RNA聚合酶铺上一小段RNA引物,DNA才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延伸。

DNA的合成需要RNA引物
DNA的合成需要RNA引物

反观RNA聚合酶,它可以从零开始直接合成RNA,这也从功能层面进一步说明:RNA在进化中可能是DNA的“前辈”。

我们常说DNA是遗传密码的存储库,但它本身不会催化反应,也不直接参与参与催化、制造蛋白等生命活动的执行。

而RNA在早期生命中扮演了多面手的角色:例如可以自我复制、具有催化功能(例如核糖体内负责连接氨基酸的“肽酰转移酶”就是RNA本身)、能调控基因表达……

RNA具有多种功能
RNA具有多种功能

因此,有科学家说:DNA只是个“硬盘”,RNA才是“操作系统”。

也就是说,DNA把信息保存在双螺旋的碱基排列中,就像电脑的硬盘一样,虽然内容很丰富,但不会自动“运行”或“执行”。每一个细胞的DNA序列都是一整套生命运作的“蓝图”,但是这个蓝图本身并不直接参与“施工”。

相比之下,RNA就像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它会把“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调取出来,并调动不同的“程序”来运作整个系统。

RNA的角色极为灵活多样:

  • • 信使RNA(mRNA):把DNA中的基因信息“抄录”出来,送去细胞工厂合成蛋白质;
  • • 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的结构核心,亲自参与并催化蛋白合成;
  • • 转运RNA(tRNA):像“翻译器”,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搬运氨基酸;
  • • 非编码RNA(如miRNA、lncRNA等):负责调控基因表达、控制发育、抗病毒等多种功能;
  • • 核酶(ribozymes):一些RNA自身具有酶的功能,能自我催化或剪接自身结构。

总之,DNA记录着生命的“代码”,但RNA才是真正让这些代码“动起来”的核心。没有RNA的调度和执行,DNA就只能是一堆沉默的数据。

RNA本身并不稳定——相比之下,DNA更加稳定,适合长久保存遗传信息。但正是这种不稳定,使得RNA更容易变异、进化,也更可能在远古混沌的地球环境中率先形成生命的“原始火花”。

而RNA的不稳定结构,比如它的2′-OH基团,恰恰是生命早期化学环境中的自然产物;更原始、也更容易生成。

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RNA世界假说”:

在生命的起点,并没有DNA,也没有蛋白质,只有RNA。它既能储存遗传信息,又能进行生物反应的催化,是原始生命的核心分子。

“RNA世界”假说
“RNA世界”假说

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DNA逐渐取代RNA成为主要的遗传信息储存介质。为什么?因为它更稳定、不容易出错,适合长期保存重要信息。而催化和功能的任务,也交给了更高效的蛋白质。

于是,现代生命的格局就形成了:DNA负责“记住”,RNA负责“传递”,蛋白负责“执行”。

如今,我们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还保留着“RNA世界”的痕迹:从RNA合成开始,继而转换为DNA,最后制造蛋白——仿佛是在每天重演一遍生命起源的历史。

从合成路径、分子功能到进化逻辑,越来越多的证据都在指向一个答案:生命的起点,或许就是从一段不稳定但充满可能的RNA开始的。

来源网址:先有DNA,还是先有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