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蚂蚁蹲完大象蹲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神经系统)的两个主要分支,它们在调控内脏器官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它们在许多情况下表现出相互拮抗的作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即稳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能表现出协同作用。
一、拮抗作用(相互对抗)
这是两者最为常见的关系,体现在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精细调控。例如:
1.支气管平滑肌:
⊙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引起支气管收缩,有利于减少通气量,如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
⊙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₂受体,引起支气管舒张,有助于增加通气量,如在运动或应激状态下。
2.心血管系统:
⊙副交感神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交感神经: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与心输出量。
3.消化系统:
⊙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交感神经: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将能量重新分配至应对紧急情况的器官(如肌肉、心脏)。
二、协同作用(相互配合)
尽管较少见,但在某些生理过程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可以共同作用,协调控制某一器官的不同部分,以实现更精确的调节。典型的例子就是瞳孔大小的调节:
瞳孔调节 —— 协同又分工明确
⊙虹膜由两种平滑肌组成:
1.瞳孔括约肌(环绕瞳孔):由副交感神经(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支配,兴奋时引起肌肉收缩,导致瞳孔缩小(缩瞳)。这在强光下或注视近物时发生,以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或增加景深。
2.瞳孔开大肌(呈放射状排列):由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引起肌肉收缩,导致瞳孔扩大(散瞳)。这在弱光环境或应激状态下发生,以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提高视觉敏感度。
👉 总结:
⊙在调节瞳孔大小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并不是直接对抗同一个效应,而是分别作用于虹膜上不同的肌肉,通过协调两者的活动,使瞳孔根据环境光线强弱或身体状态进行精准的放大或缩小。因此,这是一种功能上的协同配合,但作用机制上是针对不同靶点。
总结对比表:

补充说明:
交感神经通常在“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状态下占主导,动员身体应对紧急情况。
副交感神经通常在“休息与消化”(rest and digest)状态下活跃,促进恢复与储备。
两者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失衡可能导致多种疾病或功能紊乱。
来源网址:深读教材|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