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社区 · 2025年8月28日 0

植物体内的导管是如何形成的?

 

植物体内的导管是由原形成层细胞(初生生长中)或维管形成层细胞(次生生长中)分化、发育并最终死亡后形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具体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1. 导管分子的“前身”:细胞分化启动

导管来源于植物的分生组织细胞

在植物幼嫩器官(如根尖、茎尖)的初生生长中,原形成层细胞首先分裂、分化,形成“导管分子原始细胞”(未成熟的导管细胞);

在木本植物的次生生长中(如茎的增粗),维管形成层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一部分会分化为次生导管的原始细胞。

这些原始细胞最初是生活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与普通薄壁细胞类似。

2. 导管分子的“成熟变形”:结构特化

原始细胞逐渐成熟时,会发生一系列显著的结构变化,为形成“输水管道”做准备:

细胞壁加厚:细胞会在初生壁内侧沉积木质素(一种坚硬的有机聚合物),形成次生壁。次生壁的加厚方式多样(如环状、螺旋状、网状或全面加厚),既增强了导管的支撑力,又不影响水分流动;

细胞伸长:导管分子会纵向伸长,使最终形成的导管能跨越多细胞长度;

细胞器退化:随着成熟,细胞内的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等细胞器逐渐解体消失,最终细胞成为“死细胞”——这一步是关键,因为中空的细胞内部可避免细胞质对水分运输的阻碍。

3. 导管的“贯通”:形成连续通道

相邻的导管分子成熟后,它们之间的端壁(横向细胞壁)会逐渐溶解(端壁上的穿孔板破裂或完全消失),使原本独立的单个导管分子首尾连接,形成贯通的长管。

多个这样的长管再通过分支连接,最终从根部延伸至茎、叶、花、果实等器官,构成整个植物体内连续的“输水网络”。

总结

导管的形成本质是“细胞的定向分化与程序性死亡”:从分生组织细胞启动分化,经细胞壁加厚、细胞器退化成为死细胞,再通过端壁溶解实现相邻细胞的贯通,最终形成能高效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中空管状结构。这一过程既保证了导管的强度(支撑植物体),又最大化了输水效率(中空无阻碍),是植物长期进化中适应陆地环境的重要特征。

来源网址:植物体内的导管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