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送 · 2025年2月28日 0

2019年~2025年教育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比较与分析

 

多年来,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年〕1号),蒙蒙细语也一直保持关注,旨在探究这些文件的变化如何影响当年高考命题的走向,以及其中释放的信号能为高考备考带来哪些新的启发。

最初,蒙蒙细语计划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变化入手进行思考与分析,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这项任务难度极大,凭借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因此,对于蒙蒙细语而言,目前暂且对近七年文件中的文字描述进行浅层对比,并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角度展开分析。通过这样的比较,能够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并尝试剖析这些变化背后可能的原因。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对于招生考试的一号文件,其中每一个字的变动,我们既不必过度解读,也不能完全忽视。而是应当学会从短期目标出发,及时调整教学与命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长期目标考虑,认真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

2019年~2025年教育部招生考试的一号文件,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描述上,每一年都有一些微小变化,但2018年以前,考试文件并没有把“考试内容改革”单独列为一个独立的标题加以描述,因此,此文只把2019年以后的描述列为比较对象。

对比前,需要大家自己回顾近七年的文件内容,若不太熟悉或遗忘的老师可以先跳到文末,浏览附录的内容。

自从高考评价体系发布以来,在教育部每一年发布的招生考试一号文件里,有关“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具体描述,都可以参考高考评价体系来分析,可以说,“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描述,类似每一年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工作总结或工作计划。

既然高考评价体系是为高考提供指导性文件,所以考试内容改革按照评价体系落实即可,为何每一年的招生考试一号文件,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这一部分的描述还略有微调呢?蒙蒙细语个人的理解是,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个总体框架,究竟每一年的考试改革、教学改革以及命题改革在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时,是否有偏差?还存在哪些问题?距离预期目标还有哪些差距?………..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若存在偏差,需要及时校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性评价,是一号文件的作用与价值。

比较近七年的具体描述,蒙蒙细语用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作为对比项目去分析,这样也便于理解招生考试一号文件与高考评价体系的关联。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决定着高考的前行方向和价值取向。因此,这七年的描述,都离不开先强调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核心价值集中反映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中居于首要位置。

从这个角度看,近七年的描述,都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字样,这些文字不能丟,这些文字在党的教育方针里也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也几乎贯穿七年的描述。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2023年与2025年提到“融会贯通”,就属于“四翼”中的综合性。2020年、2023年、2024年都同时提到创新性与应用性。还有一个高频的词,就是灵活(包含灵活运用、灵活性),这可以看作是综合性与应用性的整合,也可以是看作“减少死记硬背”(2019年、2021年、2022年都这个描述)的另一种对策方式。

除了2019年以外,其他六年都提到了命题与考务工作队伍的建设,这是开展考试评价的坚实基础。

2020年1月,教育部首次发布高考评价体系,因此2019年的考试文件内容描述不多,与高考评价体系没有必然关联,可以说2019年是过渡阶段。

2022年以后,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2024年与2025年就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试题,描述更为具体,措施更为明确。

2023年以后,增加了“思维品质”的描述,这是更高的要求,可以归为考查要求,也可以归为考查内容,侧重思维的培养,思维的灵活与创造性等。

2023年以后,侧重考试命题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命题人才。

2019年,2021年,2022年,都强调减少死记硬背,2021年与2022年还增加减少“机械刷题”的描述,2023年以后不再强调,因为试题的变化,或许机械刷题不一定发挥应有的作用,导向发挥了作用,也就不必每一年都加以提示。

虽然高考评价体系已经明确提出基础性,有关“三基”的描述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这个文件里也有。但为何在2025年强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样的“三基”呢?或许是给各省自主命题的团队提醒,不要为了创新性,为了综合性,试题过难,基础性应当保持适宜的比例,毕竟如今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过难的试题不一定发挥考试的作用,通过微调来提示我们不能偏离高考评价体系,发挥每一年招生考试一号文件应有的作用。

这类文件不建议大家仅仅比较某一两年,要从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思考,拉大时间长度去分析,更容易理解每一年局部文字的变化与趋势,比如,不可理解为2025年提到“三基”,其他年就没有注重基础,今年没有提到避免“机械刷题”,就代表不反对。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在即使在2021年没有提到这些字,也并不代表不重视。

也不建议只看某一个内容,而是从高考评价体系整体角度去把握,因为简短的文字无法兼顾所有内容,比如,命题的情境的设置在2020与2021年提到优化情境设置,但假若通过多年观察,命题情境设置过于复杂,没有联系生活,而总是用生疏的科研作为命题材料,那么在以后的一号文件中,是否也会提示呢?蒙蒙细语认为也会有这种可能,一号文件就是最佳的反馈或矫正信号。

这一个标题,本来不属于蒙蒙细语思考的范畴,而是蒙蒙细语把近七年通过列表比较时才有了新的感触,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表格对比分析是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去完成的,但蒙蒙细语通过复制粘贴时,通过标注不同的颜色时,发现,越是接近2025年,把描述内容复制粘贴到指定的表格越是顺畅,不是因为熟悉了粘贴的操作,而是因为比较的项目,蒙蒙细语是按照高考评价体系分类的,这就意味,一号文件里有关“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描述已经逐渐与高考评价体系接轨,加之表格标注不同的颜色,容易看到相同点,新增的内容,删减的内容,这让蒙蒙细语真切感受文件描述愈发严谨规范,考试评价日臻完善成熟,这种体验用AI是无法体会到的,因此,蒙蒙细语认为,学习就是一种自我的内心体验,他人或者机器无法替代。

2019年

2019年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落实,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2020年

2020年高考命题要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引导中学遵循教育规律,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考试机构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认真做好命题、考务和评卷教师的选拔培训工作,为考试内容改革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

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2022年:

2022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2023年:

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2024年: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查融入试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注重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优化试卷结构和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2025年:

坚持立德树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试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强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引导创新能力培养。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来源网址:2019年~2025年教育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