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风动流年暖心情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教学,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学生为了成功地完成PBL项目,必须整合自己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和团队进行配合来解决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所进行的探究、沟通、创新和协作等行为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触及的,也正是这些行为才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全方位的提升。
1、内涵理解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任务为驱动,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形成公开成果并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探究的能力,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了核心素养。这与传统的“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
项目式学习是支持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育素养的一种教与学的新样态,是促进国家课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一种重要载体。项目式学习不是活动,而是严谨学习系统设计,它指向素养,以真实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本质问题和大概念促进学生在项目间的迁移,以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实现项目逻辑和知识逻辑的平衡。
2、理论基础
(1)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即“做中学”。
(2)建构主义理论。即创设情境,建构问题或者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不同的,是多元化的。通过合作分工,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4)发现学习理论。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
(5)合作学习理论。即小组合作学习。
3、基本特点
(1)项目式学习强调综合性
它使学生以一种有组织的、合作的方式调查和解决某些问题。“项目”是基于特定问题的复杂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开展的活动很多,如设计、问题解决、决策、调查等,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可以实施的“项目”,需要学生具备学科甚至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促进了知识的深度融合。
(2)项目式学习注重情境性
真实性的项目式学习,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知识和现实世界活动联系起来。真实性是指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迁移的,即使处于虚构的情境中,学生也能够得到真实的体验。因此,真实性又是指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到真实情境中。总之,项目式学习在知识的获取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上都遵循真实性原则。
(3)项目式学习具有主体性、驱动性
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式学习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凭教师一己之力也无法完成该项目,它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在教师确定项目之后,学生需要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答案,改变以往只坐在教室里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并且最后学生需要向大家展示一份学习成果,这些环节的完成都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学生遇到疑问时及时给予指导,而非一手代办。因此,在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必 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件事情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内在或外在的驱动力。项目式学习也不例外,也需要有意义、有价值的任务或问题来驱动。如果项目设置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它会激发学生探究该问题的求知欲,驱使学生更主动、更有兴趣地参与该项目。同时,一个主问题又可以细分为多个子问题,因此由一个核心问题、多个子问题组成问题链,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项目式学习的驱动性是保证项目式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和 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项目式学习的顺利进行。
(4)项目式学习具有实践性、创生性
实践性是项目式学习的又一重要特征。项目式学习强调“做”和“学”,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和在实践中学习,倡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完成相应的任务。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做中学”,学生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学生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有参与、探究、合作等活动,这样才有利于提升能力。可见,项目式学习实践性很强,它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做”与“学”相结合,有益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具有生成性,在项目式学习在过程中,可能遇到无法预测的事情,学生会融入对学科知识的个性化理解。这时,对某个问题产生与预设答案不一样的理解。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项目式学习也是一个由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学会将自己的学科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和创新运用,因此,项目式学习最终形成的作品也具有高度创造性。所以说,创生性也是项目式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
4、教学价值
(1)项目式教学可以促进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的革新
课程理念的更新不仅体现在课程方案的更改和变化,更在于教学方式的变革。相较于传统课堂,项目式学习可以作为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成为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尝试,有助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贯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看来,基于“核心素养”、项目研究、问题驱动的PBL项目式学习,是当前最为前沿的学习方式。因此,当前的教育生态环境也决定了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在转变教学方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改变分科学习导致知识之间条块分割、缺少整合,思维发展偏狭单一的弊端,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3)项目式学习通过创造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实现高阶能力的发展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过程分为不同层次:记忆、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索者,他们不仅要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且要消化并积极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对于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4)项目式学习主张开展建构性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种建构主义教学法,学习有助于实现从’讲授’到’建构’的转变,通过解决问题、完成真实任务和动手实践等,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项目式学习强调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在做事中形成专家思维,引发情境的迁移。这种类型的项目式学习脱离了活动的窠臼,表现为严谨的学习设计,通过驱动性问题,与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知识相关联。
(5)项目式学习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今天的世界发展要求学生在学校获得比传统的学术知识更多的东西,他们需要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在协作团队中工作,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从事的工作很多采用的是项目式管理,而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获得的技能与素养可以进行类比迁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网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