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送 · 2025年8月2日 0

从葡萄到酒杯: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详解

 

红葡萄酒的酿造是一场自然与工艺的精妙协作,每一步都凝结着酿酒师对风土的理解与对风味的塑造智慧。从葡萄园里的果实到餐桌上的佳酿,这个过程既遵循着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又暗藏着千变万化的工艺选择,最终造就了红葡萄酒丰富多样的风味世界。

红葡萄酒的风味根基始于葡萄园,葡萄的品种、成熟度与健康状态直接决定了酒的潜力。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有着本质区别,酿酒葡萄果实小、果皮厚、果肉少,且富含糖、酸和酚类物质(包括单宁、花青素等),这些成分是构成红葡萄酒风味与结构的核心。常见的红葡萄品种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单宁强劲、酸度高,适合陈年;梅洛(Merlot)单宁柔和、果香浓郁,更易入口,酿酒师会根据目标风格选择单一品种或混酿搭配。

波尔多(Bordeaux) 的混酿传统堪称葡萄品种搭配的教科书。左岸以赤霞珠为主导(占比 50%-70%),辅以梅洛(20%-30%)和品丽珠(5%-10%),利用赤霞珠的高单宁和酸度构建骨架,梅洛的圆润中和涩感,品丽珠的草本香增添层次。右岸圣埃美隆(Saint-Émilion)则以梅洛为核心(占比 60%-80%),搭配少量品丽珠,酿造出单宁柔和、果香馥郁的酒款。一级名庄拉菲古堡(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对原料的筛选近乎苛刻—— 其葡萄园每公顷仅保留约 5000 株葡萄藤,每株仅留 1-2 串果实,确保养分集中,且采摘前会进行至少 3 轮逐串品鉴,剔除任何不符合标准的葡萄。

采摘时机是决定葡萄品质的关键。酿酒师需在葡萄达到最佳“生理成熟度” 时采摘 —— 此时糖度(决定酒精度)、酸度(平衡口感)与酚类物质(影响色泽、单宁和风味复杂度)达到完美平衡。过早采摘会导致酸度偏高、风味寡淡;过晚采摘则可能因糖度过高使酒精度失衡,且酸度不足导致口感松散。现代酒庄常通过便携式糖度计(测量 Brix 值)、酸度仪和酚类物质检测来精准判断成熟度,部分顶级酒庄还会逐串品尝,凭借经验决定采摘时间。

采摘方式分为手工采摘机械采摘。手工采摘由工人逐串挑选,可剔除病果、青果,保留最优质的葡萄,且能避免果实挤压破损,适合贵腐酒、冰酒等高端酒款的原料收集,但成本高、效率低。机械采摘通过振动筛抖落葡萄,效率高、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但可能混入叶片、枝条等杂质,且过度振动会导致葡萄籽破裂,释放苦味物质,因此后续筛选环节尤为重要。

葡萄运抵酒庄后,需经过筛选台的二次净化。筛选台由传送带和振动筛组成,工人会手动剔除残留的枝叶、腐烂果和石块,部分先进酒庄配备光学分选机,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识别并剔除不合格果实,确保进入酿造环节的葡萄纯净无杂。

红葡萄酒的色泽和单宁主要来自葡萄皮,因此酿造红葡萄酒时,葡萄果实需要经过破碎处理以释放果汁,同时保留果皮参与后续发酵。但在此之前,去梗是必要步骤—— 葡萄梗中含有大量苦味物质和生青味的多酚(如儿茶素),若混入发酵罐会使酒液带有青涩感,因此破碎机通常配备去梗装置,通过旋转的桨叶将葡萄粒从果梗上分离,果梗则被排出另行处理。

破碎的程度需要精准控制。理想状态是将葡萄皮压破,释放出约 70% 的果汁,同时避免压破葡萄籽 —— 葡萄籽中含有油脂和苦味成分,一旦破碎会严重影响酒质。传统破碎机采用橡胶辊轴挤压果实,现代酒庄则多使用气囊压榨机的预破碎功能,通过气囊的膨胀与收缩轻柔地破碎果皮,最大限度减少葡萄籽的损伤。

对于某些追求极致风味的酒庄,会选择“整串发酵” 工艺,即不进行去梗和破碎,直接将整串葡萄放入发酵罐。整串发酵时,葡萄果实会在自身重量和发酵产生的压力下自然破裂,果梗中的部分风味物质(如轻微的木质香)会融入酒液,同时减缓果汁与果皮的接触速度,酿造出单宁更柔和、香气更复杂的酒款,常见于勃艮第的黑皮诺酿造中。如勃艮第的罗曼尼·康帝酒庄(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勒桦(Leroy)、杜雅克(Domaine Dujac)、彭寿(Domaine Ponsot)等代表性酒庄。

破碎后的葡萄混合物(包括果汁、果皮、果肉和少量葡萄籽)被称为“醪液”(Must),此时醪液将被泵入发酵罐,开启风味萃取的核心环节。

浸皮与发酵是红葡萄酒酿造中最关键的环节,决定了酒液的色泽、单宁含量和风味复杂度。这两个过程通常同步进行,发酵产生的酒精和热量会促进果皮中色素、单宁和风味物质的溶解,而浸皮的时长和方式则直接影响这些物质的萃取量。

酒精发酵是由酵母主导的生物转化过程。酿酒师会向醪液中加入筛选过的商业酵母(如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利用葡萄表皮天然存在的野生酵母进行发酵。酵母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酯类(果香来源)、高级醇(影响口感)等副产物。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至关重要:低温(20-25℃)发酵能保留更多清新的果香(如红色水果味),但发酵速度较慢;高温(26-32℃)发酵可加速单宁和色素的萃取,使酒液结构更浓郁,但易挥发果香物质,因此酿酒师需根据品种特性和目标风格调节发酵罐温度,通常通过罐壁的冷却夹套控制。

浸皮是指果皮在发酵过程中与果汁接触的过程,其核心目的是萃取果皮中的花青素(色素)、单宁和风味物质。为提高萃取效率,酿酒师会采用“淋皮” 或 “压帽” 操作 —— 发酵过程中,果皮会因二氧化碳的浮力漂浮在液面形成 “酒帽”,淋皮是将发酵罐底部的果汁泵至顶部淋浇酒帽,压帽则是用机械臂或人工将酒帽压入果汁中,确保果皮充分浸泡。浸皮时间的长短因风格而异:酿造轻盈型红葡萄酒(如博若莱新酒)时,浸皮时间仅 1-3 天,萃取少量单宁和色素,酒体清爽;酿造浓郁型红葡萄酒(如波尔多混酿)时,浸皮时间可达 7-14 天,甚至更长,以获取充足的单宁和深邃的色泽。

西班牙里奥哈(Rioja) 的“二氧化碳浸皮法” 独树一帜。里奥哈顶级名庄 Muga 对歌海娜(Garnacha)采用此法:将整串葡萄放入密封罐,注入二氧化碳创造厌氧环境,葡萄在自身酶的作用下进行细胞内发酵,果皮中的色素和果香在低温(20℃)下缓慢释放,单宁萃取量仅为传统法的 1/3。这种工艺酿造的酒款果味奔放(草莓、樱桃香气突出),单宁柔和,适合年轻时饮用,完美展现歌海娜的活泼特质。

部分酒庄会在酒精发酵前进行冷浸处理—— 将醪液在低温(4-10℃)下浸泡 1-5 天,此时酵母活性被抑制,酒精发酵尚未启动,果皮中的色素和芳香物质可在低氧环境下缓慢溶解,同时避免单宁过度萃取。冷浸能增强酒液的果香和色泽,尤其适合单宁含量低的品种(如黑皮诺)。

当发酵进行至残糖量低于 2g/L 时,酒精发酵基本结束。此时,酿酒师需通过降温(至 15℃以下)或添加二氧化硫杀死酵母,终止发酵,以保留目标甜度(如半甜红葡萄酒),或让酒液进入下一步的苹果酸 –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结束后,红葡萄酒通常会进行苹果酸 – 乳酸发酵(MLF),这一过程由乳酸菌(如酒球菌 Oenococcus oeni)主导,将酒液中尖锐的苹果酸转化为更柔和的乳酸,并产生丁二醇(奶油味)、双乙酰(黄油味)等风味物质,使酒体更圆润顺滑。

MLF 并非必需步骤,但几乎所有红葡萄酒都会进行 —— 苹果酸的酸度较高(口感尖锐),而乳酸的酸度较低(口感柔和),转化后能改善酒的平衡感。发酵条件需严格控制:温度保持在 18-22℃,pH 值在 3.2-3.5 之间(过酸环境会抑制乳酸菌活性),同时需避免氧气过度介入,以防酒液氧化。酿酒师可选择自然触发(利用酒液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或人工接种商业菌种,后者能更精准地控制发酵进程,减少异味风险(如泡菜味)。

MLF 结束后,酒液的酸度会降低 0.3-0.5g/L(以酒石酸计),口感从脆爽变得柔和,同时增添乳脂类香气,丰富风味层次。对于追求清新酸度的红葡萄酒(如意大利桑娇维塞),酿酒师可能会缩短 MLF 时间,保留部分苹果酸。

酒精发酵和 MLF 结束后,醪液中的固体物质(果皮、果肉、葡萄籽)已完成使命,此时需通过压榨分离酒液。首先放出的是自流酒—— 在重力作用下从发酵罐底部流出的酒液,这部分酒液单宁含量低、口感细腻、风味纯净,是酒款的核心成分。

自流酒放完后,剩余的皮渣会被转移至压榨机进行压榨,得到压榨酒。压榨酒因受到压力,会萃取更多单宁、色素和苦味物质,口感更浓郁、结构更强。酿酒师会根据目标风格决定是否将压榨酒与自流酒混合:酿造高端酒款时,可能仅使用自流酒;酿造浓郁型酒款时,会按比例加入压榨酒(通常不超过 20%)以增强酒体。

压榨过程需循序渐进,压力从低到高逐步增加(初始压力约 0.5-1bar,最终压力不超过 3bar),避免过度压榨导致葡萄籽破裂释放苦味物质。现代气囊压榨机通过气囊膨胀施加压力,压力分布均匀,能更精准地控制压榨强度,相比传统螺旋压榨机更温和,可减少杂质萃取。

刚压榨出的原酒口感粗糙、单宁生硬,需要经过陈酿(Aging)过程使其风味成熟、质地柔顺。陈酿的容器和时间是塑造酒款风格的关键,常见的陈酿容器包括橡木桶、不锈钢桶和水泥槽。

橡木桶陈酿是提升红葡萄酒复杂度的核心工艺。橡木桶不仅是容器,更是风味的“催化剂”:橡木中的木质素在桶内烘烤过程中分解为香草醛(香草味)、丁香酚(丁香味)等芳香物质;桶壁的微透气性允许微量氧气进入,促进单宁的氧化聚合,使单宁从粗糙变得细腻,同时酒液中的色素与单宁结合,色泽从鲜艳的紫红色逐渐转为深沉的宝石红或砖红色;此外,橡木桶还能吸附酒液中的杂质,使酒体更纯净。

橡木桶的材质(法国橡木、美国橡木)、烘烤程度(轻烤、中烤、重烤)和新旧程度对风味影响显著:法国橡木香气细腻,带来雪松、皮革、烟熏味;美国橡木香气浓郁,带有椰子、香草、甜香料味;轻烤桶保留更多橡木本身的香气,重烤桶则赋予酒液焦香、咖啡味;新桶能提供更强烈的橡木风味,旧桶(使用 2-3 年后)风味贡献减弱,主要起微氧化作用。酿酒师会根据品种特性选择桶型,例如赤霞珠适合法国中烤新桶,以增强结构感;梅洛适合美国轻烤桶,以突出果香。

(部分酒庄会根据葡萄酒的成本,酒款的市场价格及风格等因素,采用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帮助葡萄酒增加风味。例如:橡木条  、橡木块 、橡木屑等) 

波尔多右岸圣埃美隆的金钟酒庄(Château Angélus) 对橡木桶的运用极具个性:其梅洛主酿的酒款采用 60% 新法国橡木桶(中烤),桶龄每增加 1 年,使用比例递减 20%。新桶赋予香草、咖啡香气,旧桶(2-3 年)则促进单宁柔化,避免橡木味掩盖果实本身的红色水果香。陈酿时间严格控制在 18 个月,且每 3 个月换桶 1 次,通过短暂接触空气加速风味融合,酿成的酒款兼具梅洛的柔美与赤霞珠的骨架。

意大利皮埃蒙特(Piedmont)的巴罗洛(Barolo) 以“大桶陈酿” 闻名。名庄 Gaja 打破传统,将内比奥罗(Nebbiolo)在斯洛文尼亚大橡木桶(容量 5000 升)中陈酿 2 年,再转入小橡木桶(225 升)6 个月。大桶透气性弱,减少氧气介入,保留内比奥罗的高酸度和玫瑰香气;小桶则增添轻微的烤面包味,平衡酒体。这种 “混合陈酿” 工艺使酒款既具备传统巴罗洛的陈年潜力(可陈 50 年),又降低了年轻时的艰涩感。

不锈钢桶陈酿则能最大限度保留原酒的果香和清新酸度,适合酿造果香型红葡萄酒(如 Beaujolais Cru)。不锈钢桶完全密封,无氧气介入,单宁不会发生氧化,因此酒液需要在年轻时饮用,不宜长期陈年。

水泥槽陈酿是一种古老工艺,现代被部分酒庄复兴。水泥的导热性差,能维持稳定的温度,且内壁的微孔结构允许极微量氧气渗透,陈酿效果介于橡木桶和不锈钢桶之间,既能保留果香,又能使单宁缓慢柔化,赋予酒液矿物质感。

陈酿时间因酒款而异:轻盈型红葡萄酒(如黑皮诺)陈酿 3-6 个月即可;中重型红葡萄酒(如基安蒂)陈酿 6-12 个月;顶级红葡萄酒(如波尔多一级庄)则需在橡木桶中陈酿 18-24 个月,甚至更久。陈酿过程中,酿酒师需定期检查酒液状态,进行 “添桶”(补充因蒸发减少的酒液,避免氧化)和 “换桶”(将酒液从一个桶转移至另一个桶,分离沉淀的酒泥),换桶还能通过短暂接触空气促进氧化成熟。

陈酿结束后,酒液中含有微小的悬浮颗粒(如死酵母、单宁沉淀),需要经过澄清和过滤处理以保证酒质稳定和外观清澈。

澄清的目的是去除悬浮颗粒,常见方法包括下胶(Fining)和离心。下胶是向酒液中加入澄清剂(如蛋白、皂土、明胶),澄清剂与悬浮颗粒结合形成絮状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带离杂质。蛋白(如蛋清)能吸附过量的单宁,使酒液柔和;皂土则擅长去除蛋白质和色素,适合稳定酒质。下胶后的酒液需静置 1-2 周,待沉淀完全后,通过虹吸或泵将上清液转移至新容器,此过程称为 “倒桶”。

过滤是进一步去除微小杂质的步骤,分为粗滤(过滤精度 1-5μm)和精滤(0.45μm 以下)。粗滤可去除残留的酒泥和大颗粒,保留酒液的风味物质;精滤能去除细菌和酵母,确保酒液在瓶中稳定,但过度过滤可能损失部分风味和单宁,因此部分酒庄选择 “不过滤”,依靠自然澄清,保留更多原始风味,但酒质稳定性较差,需低温储存。

装瓶是葡萄酒酿造的最后一步,也是品质保护的关键。装瓶前,酿酒师会对酒液进行最后一次品鉴,确认风味和稳定性,必要时进行调配(Blending)—— 将不同批次、不同品种或不同陈酿容器的酒液混合,以达到风味的平衡与协调,调配是酿酒师的核心技艺,能弥补单一酒液的缺陷,凸显优势。

装瓶过程需在无菌环境中进行,避免酒液被微生物污染。酒瓶需先经过清洗和消毒,装酒时通过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置换瓶内空气,防止酒液氧化。装瓶后,酒瓶会经过压塞(使用天然软木塞或合成塞)、缩帽(密封瓶口)和贴标,部分酒庄还会在瓶颈处留下空间(“ullage”),为瓶内陈年时的微量蒸发预留空间。

装瓶后的红葡萄酒并非旅程终点,部分酒款(如单宁强劲的赤霞珠、内比奥罗)需要在瓶中继续陈年,通过缓慢的氧化和化学反应,单宁进一步柔化,风味从果香型向陈酿型(皮革、烟草、蘑菇味)转变,展现出更复杂的层次。

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没有固定公式,每个环节的细微调整都可能造就截然不同的风格。从葡萄品种的选择到陈酿容器的搭配,从浸皮时间的长短到发酵温度的高低,酿酒师如同导演,通过对工艺变量的掌控,将风土的印记转化为独特的味觉叙事。

自然酒运动的兴起更凸显了工艺的多样性—— 自然酒不使用商业酵母和二氧化硫,依赖野生酵母发酵,不进行澄清过滤,酒液中保留更多微生物和悬浮颗粒,风味原始而鲜活,与传统工艺酿造的精致型葡萄酒形成鲜明对比。

无论是传统工艺的严谨,还是创新工艺的突破,红葡萄酒的酿造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平衡。酸度与酒精度的平衡,单宁与果香的平衡,清新与复杂度的平衡,正是这种对平衡的极致追求,让每一瓶红葡萄酒都成为独一无二的风味艺术品,等待饮者在杯中解锁其背后的工艺密码与风土故事。

来源网址:从葡萄到酒杯: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