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模型视角 作者:王海华
在教育领域,各种模型层出不穷。有的用于解释学习过程,有的用于指导教学设计,有的用于开发课程、优化评价,或探索未来教育的路径。面对众多模型,我们有必要将其系统归类、提炼要义,不仅知其名,更知其用。
以下是根据模型功能与理论基础所整理的十大类教育模型,每类包含若干代表性模型,并列出其核心思想和适用场景,方便大家参考与应用。
一、学习理论模型
模型名称 | 核心理念 | 代表人物 | 典型应用 |
---|---|---|---|
行为主义 | 学习是外在反应的改变,强调刺激与强化 | 斯金纳 | 基础知识教学、机械训练 |
认知主义 | 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重视理解与记忆策略 | 布鲁纳、奥苏贝尔 | 概念教学、知识体系构建 |
建构主义 | 学习是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强调社会互动与情境 | 皮亚杰、维果茨基 | 项目学习、跨学科整合 |
最近发展区(ZPD) | 教学应位于“能在帮助下完成”的区域 | 维果茨基 | 脚手架教学、能力过渡任务 |
连接主义 | 学习是网络节点间的连接,强调信息更新和数字技能 | 西门斯 | 在线学习、自主知识构建 |
二、学习风格与个性模型
模型名称 | 核心理念 | 代表人物 | 典型应用 |
---|---|---|---|
Kolb体验学习模型 | 学习通过经验、反思、概念、实践四阶段循环 | Kolb | 实验教学、动手课程 |
VARK学习风格 | 学生偏好视觉、听觉、读写、动觉方式获取信息 | Fleming等 | 多模态教学设计 |
4MAT系统 | 融合左右脑与学习循环,强调动机与创造 | McCarthy | 差异化教学、整合型课程设计 |
三、教学方法与课堂策略模型
模型名称 | 核心理念 | 代表人物 | 典型应用 |
---|---|---|---|
直接教学法 | 教师控制教学流程,示范与练习并重 | Engelmann等 | 基础语文、数学教学 |
合作学习 | 小组协作达成共同目标,注重正互依与个体责任 | Johnson兄弟等 | 讨论课、主题整合课 |
探究式学习 | 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 Dewey等 | 科学探究、项目任务 |
翻转课堂 | 课前学习基础内容,课堂用于深度应用 | Salman Khan等 | 数学、物理、编程等课程 |
项目式学习(PBL) | 长周期跨学科任务,产出实际成果 | Kilpatrick等 | 综合实践课程、社会实践 |
情境学习 | 知识应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获得 | Lave & Wenger | 模拟法庭、模拟企业课堂 |
四、教学设计流程模型
模型名称 | 核心理念 | 代表人物 | 典型应用 |
---|---|---|---|
ADDIE模型 | 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步法 | 美国军方/ID领域 | 系统培训、数字课程开发 |
Dick & Carey模型 | 强调各教学要素之间逻辑联系与系统化设计 | Dick & Carey | 教材开发、教研团队协作 |
倒推设计(UbD) | 从预期结果出发反向规划教学活动 | Wiggins & McTighe | 目标导向教学、核心素养设计 |
Kemp模型 | 教学设计要素可灵活组合,强调非线性与迭代 | Kemp | 螺旋式课程设计 |
Tyler模型 | 提出教学目标-学习经验-组织内容-评价四问题 | Ralph Tyler | 课程框架制定、目标测评一致性 |
五、课程开发与结构模型
模型名称 | 核心理念 | 代表人物 | 典型应用 |
---|---|---|---|
Taba模型 | 教师主导,由具体单元逐步建构课程体系 | Hilda Taba | 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微调 |
Wheeler模型 | 强调课程流程的循环与反馈调整 | Wheeler | 综合课程开发流程 |
Kerr模型 | 课程要素相互作用,不固定先后顺序 | J.F. Kerr | 教研活动、课程协作设计 |
Goodlad模型 | 区分计划、运作、体验三类课程层面 | John Goodlad | 课程评估与课程实际分析 |
六、教学过程结构模型
模型名称 | 核心理念 | 代表人物 | 典型应用 |
---|---|---|---|
5E教学模型 | 学习过程分为激发、探索、解释、延伸、评估五阶段 | Bybee等 | 科学课、STEM教育 |
7E教学模型 | 扩展5E,强调先有认知激活与横向迁移 | Eisenkraft | 探究与跨学科延伸课程 |
建构性对齐 | 教学目标、活动、评价三位一致 | Biggs | 课程规划、成果导向教学 |
七、评价与反馈模型
模型名称 | 核心理念 | 代表人物 | 典型应用 |
---|---|---|---|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 | 认知过程分六层级,指导目标设定与教学设计 | Bloom | 教案目标分层、任务编写 |
形成性评价 | 强调反馈、参与与过程调节 | Black & Wiliam | 随堂练习、口头反馈、互评 |
Rubric评分量规 | 明确多等级表现标准,提升评价公平性与学生参与 | Andrade等 | 写作评价、项目作业评审 |
八、学生发展与心理模型
模型名称 | 核心理念 | 代表人物 | 典型应用 |
---|---|---|---|
成长型心智模式 | 智力与能力可通过努力发展,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 | Carol Dweck | 激励谈话、评价语言优化 |
本文详解的30个教育模型,不是死板框架,而是活用工具。它们为我们打开理解教育的不同视角,让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有效的教育模型,永远建立在对学生的理解与实践的沉淀之上。
来源网址:图解30个经典教育模型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