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推送 · 2025年8月8日 0

袁岚峰:量子为什么会成为理论?

 

“量子”并不是一种粒子(所以不要问它跟电子、质子、中子相比是大是小),而是表示一种现象,即不连续变化如果一个事物可取的值是不连续的,即台阶式的、离散的,我们就说它是量子化的,把它的最小单元称为量子。

实际上,量子化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例如上台阶、清点人数。但使量子这个词出名的,是一个物理学理论,叫作“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它是描述微观世界的本质理论。这就不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了。那么,量子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理论呢?

这是因为人们发现,量子化是微观世界的一个本质特征也就是说,微观世界很多现象是不连续变化的。

最早发现的这样的例子,是原子光谱,包括原子发出的光(发射光谱)和外界的光经过原子时被吸收的光(吸收光谱)。前者是亮线,后者是暗线,两者位于同样的频率。原子光谱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是个离散谱,即只有某些分立的频率。这强烈地暗示,原子中的某些现象是量子化的

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波段的4条线,它们的波长分别是410.1、434.0、486.1和656.3纳米(纳米等于10-9米)。为什么会是这几个数值?你能从这个数列中看出什么规律?

这绝不是一眼能看出来的。许多人对此冥思苦想,从各种角度去建构,但都无法得到简单的公式。最终,打破这个哑谜的居然是一位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Johann Jakob Balmer,1825~1898)。1884年,巴耳末发现,410.1、434.0、486.1、656.3的这个数列其实可以表示为λ=B(n2/n2-4),n =3,4,5,……

其中,λ是波长,B是一个常数,等于3.6456 ×10-7米。大家可以把数值代进去检验,也可以抛开常数B,直接看4个波长的比例,656.3:486.1:434.0:410.1的比例,与9/5:16/12:25/21:36/32相同。也就是说,410.1、434.0、486.1和656.3分别对应n=6、5、4和3。

不过这个公式还是不太容易理解。后来人们把它做了个变形:1/λ=R(1/22-1/n2),n = 3,4,5,……

这就非常明显地提示我们,原子光谱对应两个项相减。由此还可以推测,前一项当中的2只不过是个特殊情况,也可以取其他值,例如1、3、4等。

是不是这样呢?把氢原子光谱的其他谱线代进去一算,发现完全正确!也就是说,氢原子谱线的所有波长都可以表示为1/λ=R(1/n2-1/n′2),n =1, 2, 3,… n′=n+1,n+2,n+3,……

这叫作里德伯公式,是瑞典科学家里德伯(Johannes Robert Rydberg,1854~1919)在1889年提出的。这个公式简单而美妙,但究竟该怎么理解?

现在,我们对它有个非常自然的解释。原子中的电子能量是量子化的,即只能处于某些特定的能量,称为“能级”。原子发出或者吸收光,本质就是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从上能级到下能级时能量降低,会发射光子;从下能级到上能级时能量升高,需要吸收光子。而发射或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就等于上下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这就是为什么原子光谱是量子化的,因为原子能级只能取某些特定的值,它们的差自然也只能取某些特定的值。而氢原子光谱之所以能表示成里德伯公式,是因为氢原子能级刚好都等于某个值除以n2,其中 n=1,2,3,4等。所以,原子光谱就是量子力学的铁证。

不过,量子力学对氢原子光谱的定量解释出现得比较迟,它是丹麦科学家玻尔(Niels Bohr,1885~1962)在1913年提出的,他因此获得了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我们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量子化的,连续变化的才是少数。很多科学家对量子力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普朗克、爱因斯坦、德布罗意、玻尔、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玻恩、泡利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量子力学的理论大厦在20世纪30年代基本建立了起来。

1933年诺贝尔奖颁奖期间,狄拉克、海森伯和薛定谔的合照。海森伯获得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补发,1932年时空缺),薛定谔和狄拉克共同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左起:海森伯母亲、薛定谔妻子、狄拉克母亲、狄拉克、海森伯、薛定谔。

可能有人会说,好,明白了,微观世界是量子的,宏观世界是经典的,它们遵循不同的物理规律。实际上,这种说法不太准确,因为经典力学并不是一个和量子力学完全矛盾的理论在宏观条件下,量子力学就会简化为经典力学,它们的预测是相同的。因此,宏观世界中经典力学的成功,其实也都是量子力学的成功。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可以这样来理解。1和2的区别是巨大的,但1亿和1亿加1的区别就很小了,也许都测量不出来。因此,经典力学其实是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近似理论

但在微观条件下,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预测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这时从1到2的变化不能近似成连续变化。到底谁的预测正确?我们可以去做实验检验。迄今为止所有实验的结果都是量子力学的预测正确,经典力学的预测错误。

因此,量子力学是一个非常普适的理论,而经典力学是它的一个真子集。量子力学并不是一个只限于某种特殊情况的理论,其实它才是世界的本质!我们的真实世界是量子的,而不是经典的

来源网址:袁岚峰:量子为什么会成为理论?| 科学世界·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