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社区 · 2025年8月28日 0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有关生长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两派学说,即基因表达学说和酸一生长假说。

(1) 基因表达学说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但在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基因是处于抑制状态的,生长素的作用就是解除这种抑制,使某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基因活化,从而转录并翻译出新的蛋白质。当IAA与质膜上的激素受体蛋白(可能就是质膜上的质子泵)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并将信号转导到细胞核内,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基因解阻遇,基因开始转录和翻译,合成新的mRNA和蛋白  质,为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合成提供原料,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2) 酸—生长假说

   雷利(David Rayle)和克莱兰(Robert Cleland)于1970年提出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一生长假说,细胞伸长不只增加细胞质,也增加细胞壁,这样才能保持细胞壁的厚度。细胞壁的松散和伸展在细胞伸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长素的酸—生长素假说认为,生长素与内质网上的生长素受体蛋白结合,进一步通过信号转导,促进质子泵活化,把质子(H+)补到细胞壁。质子排出有两种假说:一是活化假说,生长素活化质膜上原已存在的H+-ATP酶,反应迅速;二是合成假说,生长素促使第二信使合成新的H-ATP酶,反应较慢。这些酶就分泌H+到细胞壁去。当细胞壁酸化(在酸性pH)后,就活化一组蛋白叫作扩展素。它作用于细胞壁中的纤维和半纤维素之间的界面,多糖分子之间结构组织点破裂,联系松驰,膨压就推动细胞伸长,细胞壁可塑性增加。由于生长素和酸性溶液都可同样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素促使H+分泌速度和细胞伸长速率一致,据此,把生长素诱导细胞壁酸化并使其可塑性增大而导致细胞伸长的理论,称为酸一生长假说。

最新的一种学说是“酸生长假说+细胞骨架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早期阶段,生长素首先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快产生ATP。同时,生长素还激活了细胞质中的微管蛋白成核中心与质膜上的质子泵。成核中心生成大量微管并不断延伸,该过程需要大量ATP供能,所产生的大量H+不断被质子泵主动运输到质膜外。随着胞内pH变为酸性,胞内原本存在的纤维素酶被激活,细胞壁松弛延展伸长。当细胞内原有的微管蛋白耗尽,需要进行基因的转录翻译以表达更多微管蛋白时,细胞的伸长便进入了第二阶段。

目前,细胞骨架理论能够最为全面地解释细胞伸长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包括膨压缺失乃至负膨压条件下的细胞伸长现象。

来源网址:深读教材|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