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应以激励为主
为了让听课发挥更大的效益,评课也就成了听课之后补课缺少的一环。然而,对于评课,虽说评的是课,但实际在某一程度上也评的人,也即授课人。如此这般,在评课时,评课人与讲课人之间就不自觉的成了一种评与被评的矛盾。如何才能处理好这种评与被评的关系呢?
在课堂上,老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很正常或者在所难免的。即使是很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把一节课上得十全十美。面对教师出现的问题,是批评?是指导?还是激励?如果对教师出现的问题一味地批评,或者高高在上地去指教,都很容易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丧失了对理想教学目标追求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出现我行我素,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其实,当授课老师一旦在教学中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沮丧、悔恨,他自身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沮丧、悔恨。这时他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关怀和激励,以使自己振奋精神,鼓足勇气,深入到对问题的反思和研究之中,并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因此,这时候一味的批评与指教,就有一种“火上浇油”使人难堪的味道。
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讲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讲课者听了你的评课 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是让他听后感叹:“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因此, 评课要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发,要善于发现教师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要给教师理论上的指导、方法上的点拨、过程上的反馈,使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在评课中,评课者该如何才能把握好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呢?
一、以肯定、引领为主。
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因此,评课应坚持少批评多鼓励的原则。对授课教师的独到之处要大加赞赏,对不足之处,要用发展的眼光期待教师的成功。
评课中的褒奖与指出缺点还应考虑环境和授课者的性格特点。对提出的问题、建议,不仅要客观,还要考虑授课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决不能不顾场合,不计后果,挖苦讽刺,指这责那。任何人都渴求鼓励,肯定、鼓励,该留给授课者的是兴头、想头、劲头。
发挥评课的激励功能,实际上也就是要“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优点谈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满足人的受赞誉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评课人善意的指点;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评与被评双方就会实现较为理想的沟通。
二、激励授课者与评课者双方
一是对被听课者的激励,二是对参与听课的其他教师的激励。前者主要是要善于抓住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的闪光点,发散甚至放大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成功的地方,使被听课者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在哪个环节上是优秀的,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保持。后者,对参与听课的其他教师,通过评课也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使用这几种激励方法:目标激励,给教师提出一个教学研究的目标;榜样激励,为教师树立一个教学典型;信息激励,为教师提供教改信息。
三、唤醒授课者的“胜任内驱力”
一般来说,人们对胜任的工作会越做越感兴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时常得到同行的赞誉、认可和鼓励的人,就会被激发起强烈的胜任内驱力、从而不断进取。尤其是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教学能力稍差的教师,需要通过听课评课,肯定成绩,发现不足,从而勤奋努力,胜任教学,上合格课。因此,评课时要先让其得到适当程度的认可。优点少,评价时可以将优点拆大为小分开评,连同表扬其认真的 态度和做出的努力;缺点多,评价时可归类抓主要的说,或点出缺点的根源,或进行鼓励式的探讨,使授课者感觉到评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
四、激发授课者的“创新内驱力”
当人们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并引起他人特别关注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这种良好的感觉可以激发起强烈的创新内驱力,使其树立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追求更好的表现。较好的教师、较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在评课时,评出优点,可以对授课教师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点出特色,可以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还可唤起其他听课人对特色的注意,使他们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总之,评课活动应成为评课者与授课者真诚对话、心灵交流的平台以及教学探讨、科学研究的园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课活动的导向作用、教研作用和激励作用,不断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天地。
来源:评课应以激励为主